“今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涉及计划投资总额18.5万亿元,同比上升18.5%。”在2020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12月例行英超联赛下注(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发布会上传递出的这条讯息,格外引人注目。
作为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工作是怎样在助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同时,保障绿色引领发展的?环评“放管服”改革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项目豁免与权限下放齐行,“放”显活力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为企业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环评工作敢“放”成为关键。
2020年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通知,确定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实施豁免或简化环评手续,以保防疫所需;
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对十大类30个小类的环评登记表项目予以环评豁免,对十七大类44小类行业项目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审批制改革试点;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其中涵盖“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改革中豁免一批的举措。
生态环境部以环评应急豁免保障防疫所需,以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促经济恢复,以建设项目环评分类明确推动试点举措制度化,通过项目豁免手段“放”出经济发展活力。
为了保障项目豁免政策的切实落地,生态环境部建立月调度机制,要求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出台具体文件举措,每月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在官方网站、各类环评管理信息系统中醒目公示改革具体举措。
对地方来说,项目豁免不仅简化了程序,减少了成本,更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福建省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对87家鞋服转产口罩企业环评手续实施豁免,当地口罩企业产能半月内从零增加到200万只;青海省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免去青海鸿基新醇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医用酒精项目环评手续,使得该企业具备生产条件当天即投产。
与项目豁免同步进行的,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环评审批权限的有序下放。
山东省于2020年7月颁布《关于调整实施部分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其中强调建设项目环评省级审批权限除跨市的项目外均予以下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部分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地生态环境局实施;四川省将白酒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四市……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豁免登记表备案手续的项目约12.1万个,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审批项目环评18.65万个。
严惩重罚与信用监管并抓,“管”出效果
环评质量是环评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有效管理才能保障环评效力。
针对环评弄虚作假问题,生态环境部坚持零容忍态度,先后印发《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要求各地进行环评文件质量专项检查,落实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加强环评溯源和责任追究。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上下联动开展工作,成绩斐然:
在环评检测数据打假方面,全国已有8个省份完成监督抽查工作,共抽查587家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对存在问题的98家机构依法依规查处;
在违法线索移交查处方面,生态环境部向11个省移送环境违法线索,第一批已完成8起案件调查,对涉案环评单位、建设单位作出行政处罚73.6万元;
在智能监管方面,生态环境部建设智能复核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查找环评文件问题,目前已收集入库环评文件86万份,对3.24万份文件开展查重分析,发现疑似问题409份。
对于环评工作的管理,除去监管处罚,生态环境领域信用建设同样重要。
生态环境部上线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在实现相关环评文件基本信息公开的同时,以诚信档案的形式对环评编制单位和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的信用进行记分和监管。
同时,生态环境部实施“一处失信、全国公开”和“多处失信、全国受限”的环评失信惩戒机制,对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环评失信“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禁止从业的惩戒。
实施环评信用监管工作,有利于营造守信者受益、失信者难行的良性市场秩序,引导或倒逼相关市场主体下大力气改善环境信用状况。
主动作为与聚焦重点共进,“服”惠社会
做好“放”,严格“管”,还要注重“服”,强化服务提升环评改革质量。
疫情期间,各地基于环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采取各类举措,强化环评审批服务。
四川省德阳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采用网上受理、不见面审批、环评批复快递邮寄等便民措施;
贵州省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对于由于疫情没有及时报批的项目,主动联系,帮助指导项目业主进行报审;
广东省中山市生态环境局面向社会征集专家志愿者组建“中山市生态环境专家志愿服务队”,开展企业上门服务。
此外,生态环境部门聚焦重点,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企业入手,采取多样化举措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水平。
对于重大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生态环境部建立台账式环评审批服务制度,逐项调度,提前介入,帮助解决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批中的问题。
对复工复产重点项目、生猪规模化养殖等项目,生态环境部采取拉条挂账的方式,主动做好环评审批服务。
对于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小微企业,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强调以通俗的宣传、平台的推广、主动告知等一系列相关措施,为小微企业提供指引,便于小微企业提升项目环评的效率。
在多样化举措的保障下,2020年,国家重点推进的重大水利项目完成37个,川藏铁路等重大铁路、能源保供项目环评审批较好完成;全国约有4.36万个生猪项目完成环评手续,涉及产能2.99亿头,有力促进生猪产能的恢复;《关于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欢迎,极大提升了小微企业环评改革获得感。